中日韓企業家展望2023年經濟:中企最樂觀,日企次之,韓企最悲觀
中企最樂觀,日企次之,韓企最悲觀
此次調查分為“回眸與前瞻”“挑戰與機遇”“調查與展望”三大板塊。在“回眸與前瞻”板塊中,對于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最為樂觀,日本次之,韓國最為悲觀。超過半數(51.5%)中國受訪企業代表認為,全球經濟處于增長狀態,占比遠超日韓。韓國企業最為悲觀,3/4的受訪企業代表認為全球經濟正在惡化,其中認為“急速惡化”的有44.8%。
對于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預期,也是中企最為樂觀,韓企最悲觀。對2023年全球經濟持樂觀預期的中國企業代表,占比在七成以上,日韓均在兩成以上。半數以上韓企代表認為將惡化,該比例在日本超過三成,中國僅一成。
對三國企業家調查顯示,中國經濟獲得最樂觀預期。對于2023年的中國經濟走勢,多數中日企業代表持樂觀預期,分別有80.2%(中)、63.9%(日)的受訪者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能實現增長,這一比例在韓國為44.8%。
調查還顯示,35.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好轉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管控政策放松后的經濟恢復,其次是國家政策支持。
對于企業運營何時恢復到疫情前,近八成中國企業代表認為,所在企業可以在2024年上半年或之前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日本韓國相對應的數據分別為69.7%和65.6%?傮w來看,中日企業代表對所在企業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時間預期,要比韓國更樂觀。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國政府8日解除此前為防控疫情采取的入境限制措施,國際往來將會更加便利。
大韓商工會議所調查本部長姜錫久(常務理事)認為,隨著中國對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寬,對三國企業代表的調查結果反映了企業對中國2023年內需恢復的期待。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優化調整后,中國將輕裝上陣,更能將政策發力點集中于經濟發展上。2023年,作為全球工業門類最為齊全、擁有超大市場容量的中國經濟,仍將穩中向好、繼續增長。
四成以上企業選擇“加強現有合作”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由疫情引起的全球供應鏈混亂和短缺貫穿2022年,“供應鏈噩夢”纏繞多個產業。而美國政府強力鼓動將全球工業供應鏈撤離中國的做法,又在全球引發新的混亂。
此次調查顯示,面對供應鏈持續混亂,三國多數企業代表所在企業首選“加強現有合作”,選擇率在40%以上。其中,中國和韓國的企業代表分別有42.6%和43.8%選擇該項,日本企業代表中更是有近六成表示期望加強現有合作。
此外,2023年中日韓有并購計劃的企業,在行業領域的偏向上存在一定差異,中企代表更青睞半導體等尖端零部件材料(35.5%)、可再生能源(33.9%)兩大領域;日企代表則較關注傳統制造業(20.0%)、基礎設施等建設領域(17.5%);韓國企業代表最青睞人工智能領域(40.5%),還有23.8%關注可再生新能源。調查還顯示,兩成以上的中國企業預計2023將在日本進行收購,但日韓企業更青睞美國市場,計劃在美國進行合并收購。
日本神戶大學研究生院教授木村干認為,中日韓之間的分工體制今后可能會發生變化。他稱,比起合作,三國正在成為共存、競爭的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日韓三國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緊密合作歷經三國企業三四十年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形成,符合市場規律,也符合三國企業的最大經濟利益。但在美國持續對中國進行“脫鉤斷鏈”,構筑“小院高墻”的孤立政策下,日本和韓國政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不過,劉軍紅認為,日韓兩國政界在政治口號上不同程度地出現對美國的響應,尤其是日本與中國對立情況更為明顯。但是在實際的經濟措施上,日韓兩國并沒有做出太大的傷害三國企業合作的動作。
霍建國則認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自2022年初生效以來,三國實現自貿協定。在2023年充滿更多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三國經濟都面臨著一些難題,因此有必要以RCEP為突破口實現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更進一步加深三國的經濟聯系。
都關注美國因素
本次調查中,三國企業代表均將“中美關系”列為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改善中美關系成為三國關注的共同焦點。調查結果顯示,3/4的日本企業代表、超半數韓國企業代表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執政后中美關系沒有變化。約1/3韓國企業代表認為有所惡化。受此影響,56.5%的中國企業代表和59.4%的韓國企業代表表示,中美矛盾對公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問及2023年企業銷售額將縮小的國家或地區,21.8%的中企預計將在美國銷售額將明顯縮小,其次為印度、日本和中東地區。受中美關系影響,4%的中國企業表示將在美國減少海外設備投資。
霍建國認為,美國占據著產業鏈上游,而中國則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生產配套最完善的國家,兩國經貿關系對全球經濟包括日韓在內有重大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前對中日和中韓來講,來自政治方面的消極影響需要消除。而日本和韓國也不應在相關事務上追隨美國,對中國的主權和發展利益做出挑戰。
相關新聞 | |
---|---|
國家統計局:2022年GDP增長3%,投資增長5.1% | 2023-01-17 |
2023年中國經濟將有五個“明顯回升” | 2023-01-16 |
今年全國GDP增速或高于5.5%,專家預判經濟回暖趨勢明確 | 2023-01-16 |
上月CPI同比漲幅或小幅回升 2023年CPI走勢會如何? | 2023-01-12 |
多部委召開工作會議,2023年經濟工作重點有哪些? | 2023-01-11 |
經濟大省明確2023年工作“風向標”:強化制造業轉型升級 加速構建... | 2023-01-05 |
發改委喊話!民企參與重大戰略提速,哪些領域將是“先鋒”? | 2023-01-03 |
元旦消費反彈釋放了哪些信號?專家:反映我國消費市場具有較大潛力 | 2023-01-03 |
2023,“三駕馬車”拉動中國經濟 | 2022-12-30 |
奮力搶抓發展新機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年度觀察 | 2022-12-29 |
更多>>擬在建|VIP項目
更多>>項目聚焦
- 山東2023年度擬入庫的省新型城鎮化..
- “十四五”期間民用運輸機場擬在建項目..
- 268個電池制造及回收項目列入202..
- 鋰電池材料簡析及列入2022年省重點..
- 7340.27MW!天津市公布202..
更多>>投資動態
更多>>投資政策
- 六部門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最新部署!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
- 石化行業節能減排新增“優選項”——《..
- 國家藥監局發文力促中藥傳承創新發展 ..
- 山西省財政廳公布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
更多>>行業動態
- 中國石化發布“白皮書”:加快打造“中..
- 中國華能2023年工作會議解讀:大力..
- 華電集團2023年工作會議解讀:著力..
- 生態環境部:去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
- 力拓2022年鐵礦石出貨量持平,生產..